产品服务

科技交流

  • 站内搜索

科技交流

来源:国际交流中心  日期:2017-07-19

     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科技交流业务主要由科技交流事业部承担,承载社团法人主体中国宇航学会。中国宇航学会是由全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,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机构和法人社会团体,是联系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,是发展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,由钱学森、任新民、张震寰发起,于1979年10月成立,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,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开放活动平台,营造适宜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环境,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,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,促进航天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,促进航天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,为航天事业发展服务,为提高全民航天科技素质服务,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,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。目前学会下设37个分支机构,拥有179个单位会员和3万余名个人会员,服务能力主要涵盖以下各个方面:

      1. 拥有强大的理事会和健全的组织机构牵引发展、服务会员。学会历任理事长均为中国航天领军人物,覆盖航天各专业领域的分支机构拥有众多专家资源,始终秉承着创新、专业、共享的服务理念。

      2. 拥有举办综合、高端国际国内会议的丰富经验。学会致力打造高端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品牌,成功举办过第47届、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(IAC)、世界月球大会(GLUC)、航天国际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、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(GLEX)、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、环太平洋地区航天技术会议、中国航天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·中国空间法学会学术年会、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、深空探测的未来发展研讨会、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途径研讨会、新概念航天器未来发展学术沙龙、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高峰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。

      3. 拥有国内外交流合作和企业对接的精准渠道。学会与国际宇航联合会(IAF)、国际宇航科学院(IAA)、国际空间法学会(IISL)、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(CSIS)、美国航空航天学会(AIAA)、美国航天基金会(SF)、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、日本火箭学会(JRS)、日本宇航学会、德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(BDLI)、荷兰航天企业联盟(SpaceNed)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,建立了广泛的合作。

      4. 拥有发现、培养、推荐、表彰航天人才的专有途径。“冯·卡门”、“阿兰·艾米尔”、“名人堂”、“弗兰克·马力那”、“IAA Laurels”等宇航界国际大奖推荐,IAF、IAA、IISL等国际组织的重要任职推荐,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推选,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中国青年科技奖、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国家级奖项推荐,青年人才托举工程、“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”、“杨嘉墀科技奖”的推荐评选。

      5. 拥有策划科普活动、航天赛展、文创产品的雄厚实力。全国航天特色学校、中国航天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、中小学太空育种基地建设,丰富多彩的夏令营和青少年科普活动,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科技成果展,中国科技馆“太空探索”常设展厅,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、飞向未来——太空探索创新竞赛、全国太空画创作大赛暨全国太空画展,“飞航杯”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、“紫丁香杯”全国小卫星创新设计大赛、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、全国青少年中国空间站创意设计大赛,中国航天科普网,航天模型、邮品、纪念品等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定制。

      6. 拥有开展咨询研究、科技评价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高端智库支撑。北斗产业发展现状、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,国家“一带一路”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,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发展研究,国外科技社团服务高级会员方式和机制研究,国家航天立法与法制航天建设问题研究,支撑国家航天立法进程,2049年的中国: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,海洋、空间与地球开发领域国家引才目录,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方评估,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评估,“吉林一号”卫星产业发展及商业应用。

      7. 拥有航天领域优质的专业出版和新闻服务资源。《宇航学报》是EI源期刊,“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”,始终保持国内航天学术期刊领先地位;航天科技图书,设有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和航天科工出版基金; 《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》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、国家出版基金、“双百”出版工程; 《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、中国出版政府奖、中华优秀出版物奖、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。

集团网群
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网站地图 | 使用帮助 | 隐私与安全

京ICP备13027524号
京公网安备:11040102100209号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